教学月刊 2023-06

1 《研究学生学习活动作品的三条法则》周晓林

学习问题 回答
文章提出了研究学生学习活动作品的什么法则? 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三条法则
“视其所以”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观察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是否符合学习活动要求
“观其所由”要关注学生的什么? 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选择的学习路径
“察其所安”要观察什么? 要观察学生完成作品后的学习状态和态度
文章结尾引用了什么古语? 引用了《素问·上古天真论》“心安而不惧”

2 《谨防误解“分数单位”》郜舒竹

学习问题 回答
小数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对小数位数难以理解,缺乏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利用数线可以达到哪些教学目的? 定位精确数和近似数,感受数与区间的关系,理解小数位数原理
教学反思提出了哪些建议? 从数线感悟区间数的范围,完善对小数位数原理的理解;从数线感知数与距离,完善对小数意义的建构

3 《以“理解百分数统计意义”为目标的单元教学思考》廉萌

学习问题 回答
百分数统计意义的内涵是什么? 表达随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当前教材在展示百分数统计意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虽有涉及随机数据情境,但比例不高,侧重计算百分率
学生对百分数统计意义的认知情况如何? 多数学生尚未意识到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整合教材,设计问题情境,渗透百分数统计意义,培养数据意识

4 《对象与工具:数线的多维分类及其教学价值》汪杨

学习问题 回答
数线的几种分类维度? 物理数线与心理数线,有界数线与无界数线,结构化数线、半结构化数线与空数线,双数线与单数线
作为研究对象,数线的价值在哪里? 可以挖掘数线的内在性质和功能
作为教学工具,数线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达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如形象化地反映数的运算过程

5 《借助数线教学,发展核心素养——数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陈蒨

学习问题 回答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是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哪些? 数感、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采取哪些策略? 重视课程设置,注重情境设计,关注表征手段,引导合作交流,鼓励评价反思

6 《以数线促进估算的理解——“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实践与思考》王小莲

学习问题 回答
求小数近似数的关键难点是什么? 对四舍五入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
利用数线可以达到哪些教学目的? 回溯整数估算经验,理解尾数首位原理,感受近似数精确度
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小数的理解? 感悟区间数范围,完善对小数位数原理的理解;感知数与距离关系,完善对小数意义的建构

7 《以数线为载体,促进对计数单位的理解与转化——“神奇的数线”教学实践与思考》苏英姿

8 《关注概念联结,促进深度理解——“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厉金文

学习问题 回答
当前小数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不够
本课教学目标是什么? 理解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比较法、多表征法
如何关联小数与整数、分数? 借助计数器,理解小数的十进特征

9 《如何利用归类练习,提高解题能力》蒉莹莹

学习问题 回答
为什么要利用归类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法本质,建构解题模型
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 巧数线段,平行归类,提升变式
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比较法、协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10 《如何借助身边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平均数》许斌辉

学习问题 回答
本课教学目标是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统计调查法、讨论交流法、对比感受法
数据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变化,理解平均数的作用

11 《怎么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假分数》王蝶凤

学习问题 回答
本课教学目标是什么? 帮助学生理解假分数的含义
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比较法、多表征法、数轴法
为什么要比较假分数与真分数? 帮助学生发现假分数也是分数,理解假分数的含义

12 《如何让圆柱与圆锥的练习更有层次性》钟润

学习问题 回答
如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从基础关系练习 --> 模型构建练习 --> 综合判断练习
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型构建法、讨论交流法
练习的层次性体现在哪里? 从基础到模型再到综合,逐步深入

13 《“表现水平分析框架”: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工具的开发与运用》任敏龙

14 《基于具身学习优化主题活动——以“欢乐购物街”为例》李云霞

学习问题 回答
为什么要优化主题活动? 充分发挥具身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欢乐购物街”的具身化策略有哪些? 前置学习、具身体验、具身评价
具身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关注学习过程,拓宽认知边界

15 《NAEP四年级数学“测量”试题分析》高梦雅

学习问题 回答
NAEP试题在核心素养考查上有什么特点? 以量感为主,兼顾数感、几何直观等
NAEP试题思维模式考查以什么为主? 以顺向思维为主,逆向思维较少
NAEP试题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关注素养协同,贴近生活,加强逆向思维,优化表征方式

16 《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深度学习》梁勇

学习问题 回答
数字技术的使用者是谁? 学生是数字技术的使用者
数字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脚手架”和“媒介”,支持深度学习
使用的数字技术应具备什么特点? 技术应简单实用,便于学生掌握运用

17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学教学策略》金美琴

学习问题 回答
为什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程?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拓宽数学视野
教学策略有哪些? 用好显性素材,挖掘隐性素材,开展综合主题学习
传统文化如何实现融入? 历史脉络理解文化,实践探索深化认知,古今对比拓展思维等

18 《抓住图形本质,深度理解概念——一道练习题引起的思考》何优优

学习问题 回答
学生对梯形高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定式的干扰,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的概念? 提供变式材料,从概念到运用,掌握高的本质
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提供开放性任务,提出引导性问题

请 Ta 喝咖啡 ☕️

喝咖啡记录:

日期 昵称 金额 备注
2024-04-09 21:42 *颢 ¥9.90 喝咖啡